今后3年,我国将要淘汰多少炼油、造纸等制造业产能,昨日有了明确说法。 5月3日,国家发改委网站刊登了《在保增长,扩内需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,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》(下称“产能淘汰”)一文,详尽地披露了五大产业的20多种细分产品在未来3年的产能淘汰指标。 其中,有色金属、石化、轻工产业的部分产品淘汰指标皆为首次公开。钢铁和纺织产业的部分产品淘汰指标,已在各自行业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之中有所公布。 发改委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细分产品的淘汰指标和未来发展方向。其中,三种有色金属(铜、铅、锌)今年的总计淘汰产能将为130万吨,另外像造纸产业也要在3年内淘汰200万吨以上。 此举显示,政府正在加大对一些制造业产品的产能淘汰力度,以此完善产品结构,并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继续发展。 淘汰力度加强 这些最新公布的信息,与既有政策一脉相承,但在一些表述上也做了微调,产能淘汰的意愿更加明确。 如投资巨大的炼油产业方面,到2008年底,我国本已淘汰了落后炼油能力达1000多万吨。但根据发改委的最新说法,国家将对炼油行业采取“区域等量”替代方式,到2011年要淘汰100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后炼油装置,将积极引导“100万吨到200万吨的炼油装置关停并转”。 此前,政府并没有明确要淘汰“100万吨炼油装置”,而且对“200万吨炼油装置”的态度也是“引导和鼓励它们向生产特色产品转型”。这说明,小规模炼厂今后的发展空间将很小,政府也希望加快其淘汰进程。 而另一些产业的产能淘汰力度,也超出了此前业内的预期。2009年,我国对铜、铅、锌的淘汰产能各在30万吨到60万吨之间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,我国铜、铅、锌等产能各在300万吨到400万吨之间,“比如铅,今年要淘汰60万吨的话,就占整体铅产能的20%,已经不小。现在,不少有色金属企业已陷入停产状态,淘汰产能对有色金属的价格上扬和项目重新开工会有一定的作用。” 再如造纸业,同样能看出淘汰总量增大的趋势。根据最新规划,我国要在今后3年淘汰落后制浆造纸产能200万吨以上,也就是说每年至少淘汰60万吨以上,这也比之前发改委和前环保总局(现为环保部)的年度淘汰目标“50万吨”有所提高。 2008年年底,我国已淘汰了造纸落后产能547万吨,“虽然200万吨仅占目前整体产能的3%左右,但这个目标我感觉已经很大。”招商证券研究员王旭东对CBN记者说道,“当然,光靠淘汰肯定不够,产业的振兴最终还要依靠于经济的恢复程度。” 严格控制产能 此前,一些产业已淘汰了大量产能。2008年年底,105万吨自焙铝电解产能已全部淘汰,落后的炼油能力也减少了1000多万吨。同时,鼓风炉炼铜,酒精和味精的落后产能也分别淘汰了15万吨、94.5万吨和16.5万吨。 发改委表示,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加深,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生产出现大幅下降,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。 除了造纸、有色金属之外,政府也对一些产品提出了“严格控制产能”的要求。 发改委的这篇文章特别指出,对石化业我国要防止以沥青、重油加工等名义新建炼油项目;加快淘汰电石、甲醇等产品的落后产能;严格控制甲醇、烧碱、纯碱等产能过剩产品的项目建设。 研究员谭志勇说,以甲醇为例,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。“甲醇的下游如二甲醚,就具有替代效应(它可掺混于液化气中,作为城市燃气使用)。油价升高时,各地盲目建设甲醇和二甲醚工厂,产能扩张得很迅猛,但现在油价下跌后,产能过剩问题就暴露出来了。” 中国化工网资讯总监刘心田也告诉CBN记者,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我国就上马了大量的二甲醚中小型装置,多以5万吨~10万吨为主,现在的产能达到了800万吨,供需已严重失衡,未来必须要控制好其产能。 发改委也提到,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,我国还要修订完善产业政策(如实施差别电价、提高准入门槛),建立产能退出机制(即解决好淘汰产能时的职工安置、企业转产等问题),并推进技术改造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,并加大监督监察力度。
|